close

  石  昕
  回看2013年的互聯網輿論場,有關微博活躍度下降的話題時不時被拿出來討論。雖然目前缺乏權威數據支持,但不少用戶確實對此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有人將之歸結為“大V少了,官博多了”,抑或“潛水者更眾”,等等。在筆者看來,作為互聯網輿論表徵的微博只是回歸本來狀態而已。
  美國股市1996年底因投資熱潮產生金融泡沫時,時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將之概括為“非理性繁榮”。隨後美國的股市和房地產見證了“非理性繁榮”的泡沫破滅。這提醒我們,凡是被過度鼓吹者,終有被打回原形的一天。
  中國互聯網輿論場曾經的“火熱”,大致由三部分內容構成:一是正常情況下應該用正常途徑表達的,卻由於正常表達渠道的缺乏,被迫到網上尋求關註度和解決。二是正常情況下應該由政府表態的,由於政府溝通能力不足、信息公開制度建設不完善、政府官員信息公開與溝通觀念匱乏,從而使得有效信息供給不足,這時一批行為體認為可以通過“謠言倒逼真相”等方式來獲取影響力、拓展聲望併進而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這構成了此前“繁榮”的主要部分。三是多種力量和各種新鮮話題衝擊下偶爾泛起的一小部分泡沫。
  短短4年多時間里,微博經歷了從新生事物到被熱炒,然後回歸平靜的大起大幅。如今再看這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因為有了網上上訪渠道,完成了對口接待,就不上微博博眼球了。而第二股力量,政府該說話的說話,該表態的表態,壓縮了其他非官方輿論的說話空間。當初,對於很多公共事件,網絡輿論說來說去,多數是在指責為政者不及時回應。現在官方積極主動發聲,網絡輿論少了發揮餘地,可說的,自然就少了。如若再找什麼漏洞鬧騰,只能說他們醉翁之意從來不在酒。
  至於以民眾為主的第三股力量,他們逐漸變得成熟理性,選擇的渠道也在增多。除了微博,還有微信、來往、易信等。互聯網輿論出現功能分化,微博依然是具有自媒體傳播屬性的公共傳播平臺,私密及社交類事務則歸屬來往、微信、易信等,逐漸井然有序。
  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網絡帶來的權力轉移,是持續的歷史進程;這既包括了傳統意義上政府對信息絕對壟斷優勢的失去,也包括了民眾知識能力和溝通能力持續提升之後對精英壟斷議程設置能力的挑戰。那些懷念大V們壟斷新媒體議程設置能力的個體,或許只是缺乏面對這個歷史進程,以及面對泡沫籠罩下真實的自己的勇氣而已。
  等泡沫破滅,互聯網輿論回歸常態,各種井然有序之際,我們就會真正明白中國古語“天下本無事”的涵義。▲(作者是北京學者)
(編輯:SN0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g72ughlz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